(资料图)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记者近日从青海省人民检察院获悉,今年以来,全省检察机关坚持系统观念、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实效导向,通过构建数字检察监督模型不断深化法律监督实效,数字检察工作实现了“从无到有”“由有向好”转变。

截至目前,全省各级检察机关共成功构建取得办案实战效果的监督模型102个,公益诉讼立案181件,制发类案检察建议226份,其中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58份,公益诉讼检察建议104份,挽回经济损失527.82万元,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省检察院数字检察办公室把好统筹管理、项目推进、部门联动、对外协调的“大盘子”,加强业务规则提炼、模型孵化、优化设计数据归集以及成熟模型推广等工作,先后在数字检察工作专栏上传工作材料70余篇,编发《数字检察办案指引(第一批)》,为全省推进数字检察工作提供参考借鉴,有效避免重复建模,节约司法成本。

遵循“小切口”构建模型规律,针对特定类型案件,结合检察办案中难点、社会治理堵点,归纳有效特征,精准筛选类案线索,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监督,实现由类案监督到社会治理的突破。注重模型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对已建模型进一步分析研判,优化形成可复制、易操作、能推广的法律监督模型,力争在服务大局热点焦点、执法司法突出问题、社会治理薄弱地带,解决一类问题,办成一批具有“青海特色”的数字检察监督案件,促进综合治理,确保数字检察有感、可触。西宁、海东、海西地区“取保候审保证金退还模型”“规范教职员工准入查询性侵模型”等5个模型已在市(州)范围内深化拓展应用。

(田得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