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中国古陶瓷学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广元窑学术和产业发展研讨会在四川省广元市开幕。来自故宫博物院及全国各省市130余名古陶瓷专家、学者参加此次会议,共探广元窑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将对中国古陶瓷学会进行换届选举,还将对广元窑研究、川渝窑口研究、南北窑业研究展开技术交流。
“古陶瓷的研究,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具有重要意义。陶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不仅可以揭示中国的陶瓷艺术史和生产技术,也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国文化。”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孙新民介绍。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陶瓷制品既是古代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器具,也是古代贵族生活中的重要奢侈品。中国陶瓷是世界上最早、最著名的陶瓷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约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在数千年的时间里,中国的陶瓷工艺经历了许多变革和创新,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陶瓷文化。
由民政部登记、国家文物局主管的中国古陶瓷学会成立于1980年,是国家文物局管理的一级学会,是在古陶瓷研究领域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学术影响力的学术组织。
学会每年举办的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业已成为古陶瓷研究交流方面的盛会。在此次召开中国古陶瓷学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上,将选举产生中国古陶瓷学会新一届领导班子。
孙新民表示,川渝地区是南北陶瓷技艺的交汇之地,古陶瓷历史悠久而丰富,瓷器手工业窑口众多,除广元窑外,还有南朝烧制青瓷的青羊宫窑、以釉下彩绘瓷著称的邛崃窑、宋代主烧黑釉瓷的西坝窑涂山窑、宋代盛烧白瓷的磁峰窑玉堂窑、五代至明代一直生产陶瓷器的成都琉璃厂窑等,但长期以来因为宣传不够外界关注较少。
“这次广元窑学术与产业发展研讨会,是继在四川省邛崃市召开1984年年会暨邛窑学术研讨会之后,第二次在四川省举办古陶瓷学术研讨会。”孙新民表示,时隔39年后古陶瓷专家学者在四川的再次聚首,期望通过这次学术盛会,曾经相对沉寂的川渝地区古陶瓷,将会迎来国内外陶瓷界的关注。四川历史名窑中的广元窑,将会在技艺传承中发展创新,进一步提升在国内外的知名度,成为广元市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助推当地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广元历史悠久、瓷业流延。从目前考古发现来看,在7000多年前的中子铺遗址已出现陶器制品,其后张家坡、邓家坪、鲁家坟等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遗址也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制品,充分体现了广元地区悠久的古陶发展历史。
“广元窑是中国南北瓷业发展技术交流过渡的重要产物,在中国陶瓷史及中国文化发展史上有着极其独特的地位。”广元市文广旅局局长罗全生介绍,广元窑是宋代四川最主要的黑釉瓷器产地,其生产技艺源于唐五代、北宋以来的耀州窑,广元窑的釉色、器型、装饰工艺无一不兼具南北特色,既有北方陶瓷文化的韵,又有四川以及南方陶瓷文化的形。
近年来,为加大对广元窑的保护开发利用力度,广元市先后召开烧制技艺恢复专家座谈会,开展陶瓷产业发展考察活动,相继成立广元窑陶瓷研究院、广元窑文化传承基地、广元窑文创产业基地、利州区广元窑传承保护发展中心等研究实验组织。利用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联合浙江丽水学院、景德镇陶瓷大学古陶瓷研究所、浙江大学等院校,按照就地取材、合理配方、天然健康原则,以广元本地瓷土、天然釉土原矿为原料,开展本地瓷土性能测试、胎釉配制实验等,成功复原黑釉、黄釉等釉色。
2020年举行广元窑复烧仪式暨专家座谈会,复烧出执壶、双耳罐等6种经典器型1000余件,推出山水太极瓷器、玳瑁釉茶具等系列产品20余个,广元窑产业化发展正式启动。
“广元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强化对企服务,大力支持发展广元窑产业,让千年窑火重燃,带动川窑产业发展。”据介绍,广元陶瓷土、高岭土、粘土等可用于制作陶瓷的矿产资源储量总计约2.3亿吨,完全可以对陶瓷产业园区提供持续性的资源保障。广元市现有广元窑气窑两口、电窑两口、古法烧制柴窑三口。复烧产品得到了国内外观展人士的一致好评,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目前,广元已规划打造了集陶瓷文化体验区、陶瓷烧造区等于一体的陶艺村,设计“寻瓷阅史”亲子深度游等精品旅行线路6条;举办“古道釉雅瓷化万千——广元窑文物展”;建设广元窑文创产业基地,规划设置陶瓷烧造区、陶瓷文化体验区、非遗馆、陶艺大师工作室、陶吧等功能分区。
下一步,广元还将开展“茶+窑”跨界营销,鼓励支持“白叶一号”、旺苍黄茶等品牌茶企配套销售广元窑瓷器茶具。常态举办特色文旅节会,在演出剧目、服饰中嵌入广元窑元素,推介展销杯形书签、玳瑁团扇等文创产品,持续提升“广元窑”品牌知名度。(记者 戚原)